2019年6月20日晚7时,bwin必赢“旗帜工程·党员学堂”系列讲座在德旺图书馆二号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到“嘉庚一号”研制团队代表朱呈祥老师作为本次“党员学堂”的主讲嘉宾。bwin必赢常务副院长、先进空天动力研究团队负责人尤延铖教授以及学院辅导员出席了本次讲座。活动由院团委副书记游璐茜主持。
2019年4月23日上午7点28分,中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飞行试验发射阵地的一声巨响划破天空。bwin必赢与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点火升空,总长8.7m的火箭瞬间飞至26.2km的高空,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轨迹后,优雅地滑翔到指定的落点区域。
“嘉庚一号”是厦门大学“双一流”重大项目支持的一款新型带翼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该项目研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双一流”校级重大项目立项到成功发射历时仅七个月。而承担这次研制任务的,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bwin必赢院长尹泽勇带领的先进空天动力研究团队,该团队共有成员60余人,平均年龄只有33岁,其中40%是中共党员。
就在同学们对“嘉庚一号”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之际,朱呈祥老师以“嘉庚一号是什么?发射现场震撼吗?国内外反馈如何?后续有何规划?大家怎么参与进来?”五个问题为主线,逐渐为同学们揭开了“嘉庚一号”火箭的神秘面纱。从发射场的荒芜到阿拉善盟市区的喧嚣,从方舱的紧张准备到观测大厅的屏息凝神,从嘉庚一号火箭的腾空而起到空中拍摄的清晰地平线,从控制室的激动落泪到庆功宴的阵阵掌声,同学们似乎亲临“嘉庚一号”火箭发射的感人现场。这支年轻、奋斗、拼搏的“嘉庚一号”研制团队中,有40%的中共党员,他们当中有专任教师,有技术人员,有硕博士研究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情怀、有梦想;把信念树立在内心里,把情怀融入于奋斗中,把梦想落实在行动上。
在分享了嘉庚一号的故事之后,朱老师对在座的同学们也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大家要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后续科学研究的基石,二是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大创、国内国际竞赛等。此外有精力的同学应该主动联系专任老师,从本科开始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多读书、勤思考、深讨论、常总结”这曾经是朱老师的导师赠予学生的十二字箴言,今天,他也将这十二字箴言赠予在座每一位学生,勉励他们踏实做好基础学习,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随后,我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施崇广也为同学们分享了他作为“嘉庚一号”研制团队一员的心路历程。他说,项目研制初期,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案,他见证了团队经过无数次迭代论证,不停地在白板上刷公式、画草图,在实验室模拟、调试。每天会遇到各式各样新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的去耐心查找解决,不断优化迭代、改进方案、补缺补漏,直到最终完成。虽因意外情况让他无法亲临发射现场,但他反复观看发射视频二十余次,次次心潮澎湃,科研情怀令听众动容。施崇广还谈到厦大开放包容的科创氛围、各类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得到了充分的科研锻炼,因此他从不后悔放弃保送名校的机会,选择在厦大航院继续深造,努力实现他的空天报国梦。
尤延铖老师曾这样讲道:“‘嘉庚一号’到底是什么?技术层面上说,‘嘉庚一号’是一个基于火箭动力的试验飞行器。如果稍微拔高一些,‘嘉庚一号’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是我们贴近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实践;是一种创新和奋斗,是我们激扬空天报国情怀,奋勇拼搏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效力期许,更是我们怀揣问鼎九天梦想,助力学校工科‘双一流’建设的一份阶段性答卷。”
今天,尤延铖老师对在座的同学们也再次提出了殷切希望与鼓励:“每个人都是科研中的一颗螺丝钉,开展好自己的工作,迎接各方面机遇与挑战,才能最终获得团队的成功。不管我们现在从事的学习和工作到了何种量级,都要树立科研的信心。作为年轻的学院,学院发展要靠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希望广大同学在成长过程中都能为学院建设一砖一瓦,肩负学院历史使命,旧业维新,后来居上。”
空天报国在路上,问鼎九天的梦想永不止息。
现场同期声
2016级本科生谢作帝:“我在学习流体力学和气动等学科时发现书上有些推导和讲解有问题,眼下我们的基础研究也不深入。请问如果我想在流体气动基础领域有更大的发展,应该如何准备呢?我认为,德国美国有普朗特和冯卡门,我们当代中国也应当有。”
尤老师答:“数理公式的推导是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基础,有这方面的兴趣非常好,也很难得。中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肯定会出现世界级的大牛,希望你能保持公式推导方面的兴趣,坚持走下去。”
2017级本科生刘灿问:“在我进入厦大航院的两年之内,包括日常学习或者其他过程中,不曾与“XTERS”产生过交集。近期通过参与“嘉庚一号”火箭发射,了解到“XTERS”是航院的一个实验室,也可以说是一个科研团队。所以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可否请尤院长对“XTERS”实验室的队伍组成、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一下介绍呢?
尤老师答:“XTERS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厦门涡轮引射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缩写,另一个是厦门科技工程研究所的缩写。目前实验室有十几位老师和六十名左右的硕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比较广,包括总体、气动、燃烧、控制、结构、热管理等等。”
2018级本科生余文杰问:“大一新生主要学的都是通识教育,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少,请问本科生所学的知识是否具备做科研的条件?”
朱老师答:“本科生主要达成知识体系的完善,可以做一些类似大创的基础研究工作,研究生主要是研究能力的培养。”
2017级研究生陈亮:“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心脏,所以想请教一下现在的一些航空航天类发动机的热管理前沿现状,比如RBCC和TBCC等的一些散热技术。”
尤老师答:“随着高超声速的发展,现在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最高温度可以超过2000K,热管理确实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包括高速飞行器外流气动加热、燃烧室热量添加等,材料和不同散热方式的许多研究工作,都仍然有待深入的开展。”